大熊猫吃的竹子是草还是树(大熊猫喜欢吃竹子还是竹笋)

本文目录

  1. 大熊猫爱吃的竹子实际上是树还是草
  2. 大熊猫吃的是竹子的哪部分
  3. 为什么大熊猫的祖先以吃肉为生.而现在吃竹子

大熊猫爱吃的竹子实际上是树还是草

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是竹笋。但是由于在一年里只有夏天才有鲜嫩的竹笋,所以大熊猫主要还是吃竹子叶和竹子杆的。在有竹笋的季节,大熊猫会放开肚皮可着劲的吃,每天可以不停的吃超过18个小时,食用超过30公斤的竹笋。

那么为什么大熊猫特别喜欢吃竹笋呢?首先来说,竹笋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以及脂肪。相比较而言,竹子杆的蛋白质含量就少了很多了。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大熊猫也是需要很多蛋白质的,自然会挑选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食物了。同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竹笋的口感和味道比竹子杆和竹子叶好太多了。

虽然说大熊猫的主食是竹子,但是并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野外的大熊猫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会挑选特定的竹子种类或者竹子的部位来食用。由于竹子是一种低营养,高纤维物质的食物,所以大熊猫会有选择性的挑选竹子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比较低的部分食用,比如说鲜嫩的竹子或者是刚长出来的竹子叶。

如果没有可口的竹笋或者鲜嫩的竹叶,大熊猫也只能吃竹子的杆了。大熊猫在吃竹子杆的时候,也会有选择性的吃竹子杆中上部分比较嫩的部分,下半部分的杆一般都会被大熊猫直接扔掉。

大熊猫吃的是竹子的哪部分

1、大熊猫吃的是竹子的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

2、大熊猫吃什么竹子:野外大熊猫常见的食用竹种类包括:冷箭竹、八月竹、实竹子、筇竹、大叶筇竹、箬竹、少花箭竹、短锥玉山竹、北背玉山竹、峨热竹、巴山木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华桔竹等。

3、圈养大熊猫常用的食用竹种类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夹竹、箬叶竹、淡竹、苦竹、阔叶箬竹、毛竹又名孟宗竹、冷箭竹、拐棍竹、矢竹、三月竹笋、方竹笋等。

4、一只体重100千克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多千克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

为什么大熊猫的祖先以吃肉为生.而现在吃竹子

为什么大熊猫的祖先以吃肉为生.而现在吃竹子?

大熊猫是熊科动物,祖先是吃肉的,后来因为环境的改变没有办法才吃竹子的。它的消化系统已经不太适应吃肉了(不能多吃,吃多了拉稀、吐),并且演化出了第六指吃竹子用。现在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柺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XùN)、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但是它的祖先食肉目的原始“熊”还是遗传给它了掠食者的本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会攻击小动物,食肉的。

熊猫祖先是吃肉动物吗

是的,后来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了,从此对肉不感兴趣了,电视上这样说的

大熊猫的祖先为什么以食肉为生

棋是熊猫应该被叫做海熊,因为熊猫是熊的一种。熊猫与其他熊进化分支的时候开始吃竹子的。而且熊猫也是杂食动物,它们也吃肉。

为什么大熊猫的祖先以食肉为生

其实熊猫应该被叫做熊猫,因为熊猫是熊的一种。熊猫与其他熊进化分支的时候开始吃竹子的。而且熊猫也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也吃肉。

熊猫的祖先是吃肉的呢

是吃肉,化石考证,远古熊猫祖先在生物进化路线上,慢慢从纯肉食性进化为杂食性,现代熊猫仍旧属熊类,而所有的熊类都是杂食动物,一般能遇见什么都会吃。但是熊猫在自然进化过程DNA链有缺损性进化,导致对肉的感鲜程度降低,对竹子的感鲜程度增加,所以主食是竹类,但是其他食物也会吃,人工饲养情况下,牛奶、苹果等等都会吃,而且吃的很开心,这些自然状态下接触不到,没机会吃,并不是不吃。野生环境情况下,熊猫会主动抓竹鼠打牙祭,也有报道说熊猫闯入民居,偷走了家里储存的肉类和蜂蜜。本质上来说,熊猫的食谱还是归属于熊的范畴,对动物性食材还是会有需求的,而且一样有捕猎天性。

熊猫本来是吃肉的,为什么变成吃竹子了呢?

吃竹子也能生存?大熊猫留给人类一个秘密。

“毕竟它是唬食性动物,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消化竹子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杨光友对记者说,“大熊猫留给人类一个秘密。”

大熊猫是肉食性动物,它的祖先曾以肉为主食……这些资讯,曾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在与大熊猫话题有关的网站里,很多评论者对于“大熊猫是肉食动物”的结论感到惊讶———如此可爱的大熊猫,竟然同虎豹豺狼同属一个大家族?

据专家解释,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而它的祖先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以及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

不仅如此,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过著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竹子的肉食动物。

但是,按照动物学专家的思维逻辑,原本是吃肉的动物,结果改为以吃竹子为主,“一般会难于适应,并将退出生态”。然而,大熊猫不但反其道而行之,并且选择了一种最难消化的植物———高纤维的竹子———作为主食,这不能不令科学家吃惊。

为了揭开谜底,科学家历时5年,寻找线索。

杨光友教授告诉记者,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如何利用竹子的营养,一直是包括他们在内的无数人想破解的谜团。

5年前,在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等部门的资助下,成都动物园费立松研究员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的杨光友教授,开展了“大熊猫消化特点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在前后几年里,研究人员开展了严格的取样工作。在人工圈养的大熊猫中,他们采集了23只大熊猫的粪样、5只大熊猫的胃液,最终他们在大熊猫的胃里发现了大量纤毛虫的存在。

食草动物特有的纤毛虫,为何出现在肉食动物体内?

据了解,一般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肉食性动物的胃里怎么会有纤毛虫呢?”杨光友教授对记者表达了他们当时的不解。而正是这个疑问,直接促使他们将目光锁定在纤毛虫上。

他们分别采用直接镜检和碘液染色镜检法进行原虫检测,结果,在大熊猫胃内发现两类纤毛虫———前毛属和内毛属。目前,“种”的鉴定工作正在进行中,已知5只大熊猫胃内纤毛虫的密度低于牛羊等复胃食草动物,据估计,大致是两个新种。

专家认为,大熊猫消化竹子可能得力于纤毛虫的作用。

对于费立松、杨光友两位大熊猫专家来说,在大熊猫胃里发现纤毛虫,如同找到了大熊猫怎样消化竹子的钥匙。

费立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食肉目单胃动物大熊猫的胃内发现纤毛虫,尚属首次。这为探讨大熊猫对竹类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机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价值巨大。”

“通过对比分析,肉食动物大熊猫之所以能够以竹子为主食,就是因为体内含有纤毛虫的缘故。”杨光友对记者说,“我们虽然还不知道它是怎样发挥作用,促使熊猫消化掉那么坚硬的竹子,但我们会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揭开全部的秘密。”

此外,有专家认为,大熊猫消化道疾病较多,此项发现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对防治大熊猫消化道疾病有着重大意义。...

大熊猫的祖先是肉食动物吗

确实是

为什么熊猫古时候吃肉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处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本来就和熊一样,吃肉的,可是肉少了,所以吃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