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又被华雄斩了(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是谁说的)

本文目录

  1. “无双上将潘凤”,为何却被华雄斩了呢
  2. 东潘凤,西吕布!与吕布齐名的潘凤为何出场就被斩了
  3. 潘凤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历史上的潘凤真的有这么弱吗
  4. 若上将潘凤没有被袁绍下毒,他能否斩了华雄

“无双上将潘凤”,为何却被华雄斩了呢

说起潘凤这个名字,大家肯定觉得听说过,但是却又不记得他在三国之中做过哪些事,就是莫名的觉得熟悉。没错,潘凤在三国中只出现了一次,但是是作为一个笑料被人记住的。

潘凤

说起潘凤,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就是华雄。就是帮关二爷关羽一战成名的那个人。当时曹操为了讨伐袁绍,集结了十七路诸侯。这期间董卓的大将华雄在阵前叫嚣。诸侯们刚开始都不足为惧,先后派出几名将军,结果全部不到一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这下众人惊呆了。开始重视起来,当时刘关张三兄弟都在场,但是并没有打算出手,都在静静的而看着。

看到华雄如此勇猛,袁绍想立一下威望,派出自己大将俞涉,结果不到一回合就被斩杀。此时人群中一个声音: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众人大喜,结果刚出去几分钟,小兵来报,潘凤被斩于马下。那这个叫做潘凤的上将实力到底如何,为啥那么快就被华雄斩杀???

第一,潘凤被吹过头了,觉得华雄是个小人物,于是放松了警惕,结果一上场就被斩了。骄兵必败这条理论也证实在了华雄身上,华雄连斩数人,自然而然的狂妄起来,结果被关羽一刀斩了。

第二,潘凤太慌了,还没有准备好就被人推出去打架了。两军交战最重要的就是气势,而潘凤仓皇出战,连个助威呐喊的人都没有,况且自己没有什么底气,自然是要输的。

最后一个,确实是没得说,实力的差距太大,潘凤之前是在冀州刺史的上将,实力自然是不俗,但是面对华雄这样的人物,还是不行。潘凤面对华雄,就像是华雄面对关羽。真的是不堪一击。

东潘凤,西吕布!与吕布齐名的潘凤为何出场就被斩了

东潘凤,西吕布,这是当时形容潘凤武力的一句话,意思就是潘凤的武力可以和吕布打个平分秋色。但是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华雄连斩杀好几个大将,众诸侯都不敢命令将领出战,而韩馥叫潘凤出战,为什么潘凤出战华雄就被华雄一回合就砍了呢?潘凤为何而死?

潘凤很早就跟从了韩馥,韩馥当时坐拥冀州,势力十分强大。韩馥的军队当时十分强悍,手下猛将如云,例如潘凤,个个都有不可匹敌之勇,剩下的小将更是多的不胜枚举。韩馥算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之一。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董卓进京之时,当时袁绍召集了十八路诸侯要进京勤王。这十八路诸侯表面上像一根绳子,实际上如图一盘散沙,联盟之前还在互相攻伐。袁绍因为是名望最高诸侯,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盟主。但是袁绍这个盟主也只是表面的盟主,其他诸侯虽然表面对袁绍十分敬重,但是却私自经常违抗袁绍的命令。

正好华雄前来挑战,这时候韩馥马上站了出来,派出了上将潘凤,并且力荐,也就是说韩馥十分想展现自己的实力也可以说他为人骄傲,但是最后一回合被华雄斩杀,临行前还喝了一杯酒,这时候大家或许会想是不是酒有毒,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关羽最后把华雄斩杀之后回来也喝了酒但是也没见他被毒死啊。

至于潘凤的死,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主公韩馥。当时韩馥认为潘凤出战是必胜的,临行前还在众诸侯面前夸下海口,我们要明白做人要懂得谦让懂得深藏于心,潘凤肯定也觉得自己出去也是一定会赢,从而看不起华雄,有可能在对战时觉得只用两成力气就能杀掉华雄。但是没想到自己直接就上西天了,做人要懂得谦虚,潘凤就这样因为大意和傲慢失去了性命。

潘凤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历史上的潘凤真的有这么弱吗

潘凤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在第五回中登场。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潘凤是冀州(现在河北南部)牧韩馥部下将领,使用大斧作为兵器。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潘凤于汜水关与董卓军都督华雄交战,被华雄杀死。

《三国演义》中相关段落: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网络成名的顶级龙套

潘凤,在三国演义小说里只短短出场2句话,是最典型的三国龙套人物。但是在百度的潘凤吧,人气飙红,截至2008-12-22,已有58万个帖子,俨然是三国第一红人的样子。很多网友开始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作为自己的签名。

潘凤走红的现象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解释。或许是对正统历史几十年如一日,味同嚼蜡的教条不满;或许是对传统造神运动的鄙视和戏谑;又或许是对历史中没成为英雄的小人物命运不济的感慨;还或许是对自己命运前途不可把握的无奈心情。总之,现在潘凤很红。

潘凤走红一开始据说是以戏说历史为主的几个小小说开始,到随之而来的包含恶搞、悲情、纪念等多种基调的作品,从文字到图片到动画视频,形式全面丰富。似乎按照某种模式,潘凤以超越光速的上升势头,掩盖了一切三国英雄,潘凤以一个文韬武略冠绝天下、侠骨柔情感动四方的面貌被刻画出来了。按照既定套路,被“高大全”模式改造后的潘凤大抵要尊重既定的悲情结尾,于是各类阴谋论应运而生。

也许可以这么解释,你正搞,我们恶搞;你正说,我们戏说;你说阳谋,我们说“阴谋”;你的榜样忠勇无匹,我们的榜样宇宙无敌。网友帖子:“潘凤并非泛泛一笔。至少,作为潘凤吧在逻辑上立足的根本,对于潘凤精神的解释早已发展得极度完备。无名英雄和命运偶然性的象征、对传统历史造神运动的戏谑否定、历史娱乐主义的上升、现实失意的寄托,这一切均构成了潘凤现象合理性的理论根基。”

一个模式太久,大众必然审美疲劳。潘凤现象因其反其道而行之,它给百无聊赖的大众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

若上将潘凤没有被袁绍下毒,他能否斩了华雄

忽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坚赤帻,来寨前大骂挑战。”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就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了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三国演义》

01.总述

潘凤,《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一个人物,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大将。公元190年,袁绍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史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而潘凤的唯一一次出场,就是在这时候。书上说,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功夫了得。孙坚、袁术手下的俞涉等大将,都被他打败了。

关键时刻,韩馥喊了回一句:“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好么,韩馥这一嗓子,直接把潘凤推上了战场。他不得不鼓起勇气,喊了句:“拿我兵器来!”然后冲了上去,结果就被华雄给斩了。由此可见,潘凤并没有这个实力,能占领华雄!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02.潘凤明知打不过华雄,为何还要硬着头皮上?

那么问题来了,潘凤明知打不过华雄,为何还要硬着头皮上?小编认为,原因可能有下面几个:首先,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当时是华雄在单挑关东联军。也就是说,这是个大场面,好多人都在。在这样的场合下,有人又点到了自己的名字,潘凤能怂么?当然只能硬着头皮上啦!

其次,潘凤的实力其实也不差的。江湖传言,关西吕布,关东潘凤。可见,人们是将他与吕布并称的!而且,潘凤也是虎牢关五虎之一。他那把开山斧,也曾威名远扬!所以,当时在场的众人,包括潘凤自己在内,可能都认为,华雄必败!

《三国演义》是那段历史的一座人才宝库,也是一部活的兵书,是一座军事大课堂。

——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

03.作者设计潘凤这个人物形象,用意何在?

各位,潘凤虽然是罗贯中虚构的人物。但袁绍联军讨伐董卓,却是东汉末年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作者之所以虚构潘凤挑战华雄这件事,用意有以下三点:第一,潘凤、俞涉、方悦、穆顺,这些人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衬托华雄的彪悍。为关羽温酒斩华雄,打下铺垫。

第二,罗贯中可能是在暗示读者,当你能力不行时,应该低调。如果是老板(韩馥)让你做的事,如果感觉自己没能力完成,就应该果断拒绝。第三,这可能是一个阴谋。因为潘凤名气太大,让韩馥感觉犹如芒刺在背,所以正好借华雄之手,除掉这个不听话的手下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