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神舟七号上的航天员是谁
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历史背景: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进行了四大科学实验,并创下了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四个第一,即航天员实现出舱,航天员释放伴飞小卫星,舱外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实施“天链一号”的首次应用。
其中“中国航天员首次进行太空行走”,是这次太空活动中最引人关注的话题,这也成为了我国航天事业继“东方红一号”、“载人航天”、“嫦娥一号”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
神舟七号是第几个载人航天飞船
世界上第一个载人飞船俄罗斯人尤里·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的“东方I号”航天卫星发射进入宇宙空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为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以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分别是谁
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当中最有可能执行出舱任务的是翟志刚,第一备选是刘伯明。42岁的翟志刚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人,1985年加入空军,有超过1000小时的安全飞行记录。
由于太空衣非常重,造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要另外一个人帮助才可以穿上。这一太空漫步将大约进行40分钟。航天员身上将会连接着2条生命线。太空衣是以俄式太空衣为基础研发的,提供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等设备,出舱以后航天员身边还会放一个伴飞小卫星,上面有摄像镜头,全程直播太空漫步。
扩展资料: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
“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和地点是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隶属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现隶属于战略支援部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我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这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跨度大、任务风险大、航天员操作强度大、实施难度大、参试系统庞大。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
神七3名航天员忆出舱经历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从首次问天到太空漫步的跨越。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的难忘经历,成为他们也是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永恒记忆。
“航天英雄“翟志刚在接受采访时称,到了空中,地面比较紧凑的动作都是相当于地面的慢镜头,需的时间变长了,这样非常消耗精力,消耗体力,这是对人耐力的一种考验。打开舱门,是对翟志刚的考验,而此时出现的火情报警,则让刘伯明从容面对。
“英雄航天员”刘伯明表示,因为真空条件下是不可能着火的,但我得找到报警原因,这时我跟志刚说这么一句话,我说即使我们回不去,也要把五星红旗在太空中永远飘扬。就在翟志刚与刘伯明配合出舱时,景海鹏已在返回舱里连续值班了几十个小时。
“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则称,虽然你们没有看到我的操作,但我一直在切换每个页面,检查每个系统,要确保两位战友安全出舱,要保证飞船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