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公主徐德言(德清公主)

破镜重圆的主人公,揭秘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的爱情故事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公主都是一个国家的金枝玉叶。可以说公主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女人。而公主的父亲,当朝的皇帝也是极力呵护他们的女儿,尤其在婚姻上,更是想为他们找一个良婿,给公主一个美满幸福的未来。

且说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第四位皇帝陈宣帝有一个小女儿,自打出生之后,就甚得陈宣帝喜爱,出生之后也被封为乐昌公主。在永昌公主成年之后,陈宣帝就为她找了一个江南才子徐德言。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有佳,创造了一段爱情佳话。

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乐昌公主生活的年代,南朝陈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南北两地人民统一的呼声日渐高涨。而陈朝末代皇帝又是昏庸无能的陈叔宝。于是在公元589年,北方的隋文帝派遣大军攻灭了南陈,俘虏了陈后主叔宝及其嫔妃、宗室,乐昌公主也在其中。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原本幸福的乐昌公主被迫与自己的夫君徐德言分离。虽然二人因为外界的因素不得不分离,但是二人情谊还在。为了日后能够再次相见,乐昌公主将自己的梳妆用的铜镜摔成两半,夫妻二人各执一半,他们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铜镜,直至找到对方的下落,以便夫妻破镜重圆。

随后二人就天各一方,乐昌公主因为容貌出众,就被隋文帝赏赐给了这次成了灭陈的大功臣杨素。于是乎,乐昌公主摇身一变,成了杨素的小妾。而徐德言则是四处漂泊,日子过得好不凄惨。但是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去长安城找到自己的妻子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虽然人跟了杨素,但是她的心始终在徐德言的身上。乐昌公主坚信总有一天能够跟徐德言再次相见。每年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乐昌公主就让手底下人拿着破碎的铜镜在长安街市叫卖,但是几年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徐德言的消息。

就在乐昌公主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给乐昌公主的仆人递上一首小诗。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看着这熟悉的笔迹,情真意切的诗句,乐昌公主明白她等的人终于出现了。然而乐昌公主毕竟是杨素的小妾,夫妻虽然相见,但如何团聚还是一个大的问题。

杨素虽位居高官,却还是一个细心体贴的性情中人。他听到乐昌公主与她的前夫徐德言的故事之后,对他二人的爱情故事颇为感动。杨素觉得,反正自己虽然得到了乐昌公主的人,却得不到乐昌公主的心,不如成人之美,让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团聚,并且还为徐德言在隋朝谋得了一官半职。

不过徐德言无意在朝廷做官,带着妻子就隐居江南了。而他们的故事也被传为爱情佳话,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破镜重圆”。

乐昌公主和乐昌有什么关系

我是乐昌的。清《乐昌县志》载:“在县东三里,二山小大相形如‘昌’字,其下产石疏理有声,可为悬磬(乐器名)。”“声由石罅传入,呼之则应……奏乐期间,双音并发,清越可听”,故名“乐昌”。其实,在此之前,真正使“梁化县”为“乐昌”县,与一个传说息息相关。

隋文帝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分治局面,亲率大军逼近南朝都城“建康”。不善朝政的陈后主却天天在后宫寻欢作乐,醉生梦死。这陈后主有个门客叫徐德言,是个俊人才子,娶了封为“乐昌公主”的陈后主之妹为妻。乐昌公主生得貌美如花,而且满腹经纶,两人互敬互爱,闲余吟诗作对,抒发对时政、民生的关注和忧虑。有一日,徐德言与乐昌公主预感国破城陷之日必会在战乱中离散。为求日后寻觅,乃将一铜镜破而为二,各分其半,相约他日正月十五卖于街市,以此破镜寻找对方。公元589年,隋朝大将杨素攻破建康,陈朝灭亡。徐德言与乐昌公主被冲散于乱军之中。部将韦洸获得乐昌公主,见其倾国之貌,便献与杨素。杨素见乐昌公主才色绝伦,欲立为妾,可公主婉言相拒。

转眼正月十五日两人相约时间快到,徐德言一路上风餐露宿赶至长安,于当天一早赶往街上寻访乐昌公主。韦洸亦受乐昌公主之托前来卖镜。两人相见,取出各自半边镜子拼在一起,正好吻合,徐德言一时百感交集,泪如泉涌,当即以手帕为纸,赋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而后嘱咐韦洸将手帕带回给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见诗如见夫,恨在咫尺不能相见,整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杨素得知,大为感叹。“其心之美,胜于其人;其心在其夫,其人不可得也!”于是传令召见徐德言,曰:“尔得乐昌乃大福也。……以尔之才德配乐昌之美,乃天赐之缘也。”杨素当即将乐昌公主归还,一对恩爱夫妻在饱受离乱相思之苦后终于得以重新团聚。成语“破镜重圆”便由此而来。

公元597年,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双双南下,隐姓埋名于“大隋粤境第一县”——梁化县。次年,隋文帝派韦洸入粤。临行前,杨素托他寻访乐昌公主去向,得知此情时,便奏准隋文帝,将乐昌公主之“乐昌”二字命名,取代带有浓厚前朝色彩的“梁化”二字,更名为“乐昌县”。

破镜重圆:乐昌公主和徐德言的爱情故事

出处:(唐) 孟棨 《本事诗》

原文: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倘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仍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注释:

“破镜重圆”故事的主人公是陈朝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柔媚风情的公主与江南才子徐德言天成佳偶,世事荣枯,沧海桑田,这对患难夫妻在饱经悲欢离合后,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双双离世,同葬一墓,陪伴他们的就是那面见证了人世间凄风苦雨的破铜镜。

乐昌公主陈贞是南朝末代皇帝陈后主的妹妹。陈后主整日醉生梦死,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但他的妹妹却完全不同。乐昌公主长得清新脱俗且气质高雅,虽是皇家贵族,却没有一般金枝玉叶的骄横脾气,她还能写诗文,是有名的才女兼美女,为当时人所称道。

乐昌公主成年后,不是选择嫁给豪门权贵,而是自愿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为妻,因为她看重徐德言的才华更甚于荣华富贵。婚后,夫妻两人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真是好一对佳偶天成。

可惜,好景不常,在北方,杨坚取代了北周静帝而成为隋文帝,建立隋朝,并且举兵南下,没多久就把积弱不振的陈国消灭了。按照当时惯例,为防止亡国残余势力纠集,所以亡国之君及其亲族都不准许住在原籍地。因此,亡国后的陈后主及乐昌公主等亲族都要被掳往隋都长安。

徐德言眼看即将与心爱的乐昌公主分隔两地,便对妻子说:“以你的美丽容貌和才华,如今亡国被掳,极有可能会流落到有权有势的富豪人家,那时我们恐怕没机会再见了。倘若我们的缘分没断,还能再见,那就应该有一个信物。”于是,乐昌公主把一面自己常用的铜镜摔成两半,一半留给夫君,一半自己收藏。她说:“那么我们就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把这一半的铜镜拿出来在长安街上沿街叫卖,以找到对方的下落为止。”说罢,两人拿着各自的那一半铜镜抱头哭泣。

后来,被掳到长安城的陈国皇族当中,乐昌公主被分派到了隋朝开国功臣杨素府中作为一名歌姬。每年的正月十五,乐昌公主都会命身边的年老女仆拿着珍藏的半面铜镜沿街叫卖,有的人看见那半个镜子都觉得很奇怪,不知买半个镜子要做什么用?而且老仆开价颇高,根本没有人愿意去买它,久而久之,就乏人问津了。虽然如石沉大海般无消无息,但乐昌公主仍坚持在每年正月十五叫女仆出去叫卖半面铜镜。

徐德言经过颠沛流离的困顿生活,好不容易终于来到长安城。正月十五这天,他来到市集上,果然看到有人正在高价叫卖半面铜镜。徐德言心中暗知妻子已有下落,赶忙把老仆领到自己的住处,向他展示自己的另一半铜镜,两镜一合,果然破镜重圆。老仆告知乐昌公主目前是杨素府中的一名歌姬。他答应徐德言,一定会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让他们夫妻早日团圆。徐德言写下联络地址和一首诗,托老人带回给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不禁放声痛哭。原来诗中写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等待的人终于出现了,可是如今的处境,使他们已难再聚,想到这里,乐昌公主更是愁容满面,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杨素知道了其中原因,也被他们两人的真挚情意感动。于是,他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两人感慨万千,于是乐昌公主吟道:“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徐德言看到妻子在此过着衣食无缺的日子,也就放下心了,他说:“再见卿面,心愿已足,今生誓不再娶,返回江南后,准备遁入佛门,独对青灯了此一生。”说罢,两人掩面而泣。

杨素看到他们这样也很同情,便说:“念你们两人旧情至深,老夫决意把乐昌公主送还给徐公子,让你们破镜重圆吧。”府中上下都为夫妻两人能够破镜重圆和杨素的成人之美、宽宏大量而感叹不已。

乐昌公主与夫婿徐德言回江南以后,很珍惜彼此的共度了余生,经历陈、隋、唐三代,在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同时过世,夫妻合葬在一起。陪葬品据说就是那面使他们分而复合的破铜镜。

(素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