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概论(计算机科学概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现代科技概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计算机科学概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有什么帮助

1、帮助学者认识到科技的神奇力量,也知道了科技并不仅仅是一些高科技产品的代名词。也教育了学者做人的一些道理。特别是最后一节课讲述的故事,让学者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应有信任、宽容,妒忌、猜疑不仅会毁灭旁人,也会毁灭自己,对于学者以后的人生来说,这将受益匪浅。

2、同时,也帮助学者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3、鉴于科技的重要性,各院校也普遍开展了现代科技概论这门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当中,我们可以由《现代科技概论》这本教材看到此课程内容范围广,涉及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介绍了几千年的科技发展史,从微观、宏观研究物质,还包括了对于生命、宇宙、科技等许多方面的探索。教材把握了总体,突出重点,从内容上进行选择,选取典型的、能涵盖的要素问题展开,并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的目录

1、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形成11

2、第二节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22

3、三、近代技术的形成、发展与特点37

4、三、现代化学结构理论和化学键概念80

5、四、晶体结构的测定及胰岛素的合成82

6、第四节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前景84

7、三、对生命活动的再认识与改造生物的新技术93

8、第五节 20世纪天文学和地质学的进展95

9、第六节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105

10、二、信息论与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09

11、第七节复杂性问题和非线性科学120

12、第八节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122

13、一、材料技术的发展与理论研究179

14、第八节高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226

15、第五章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6、第一节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237

17、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241

18、三、科技进步是经济结构变革的动力245

19、第二节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变革252

20、一、科技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252

21、二、科技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257

22、第三节科学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263

23、六、国家科学系统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300

24、二、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和任务311

急求 现代科技概论 学后感

已经过去的20世纪,科技发展迅猛。认识到一个科学真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过去的20世纪中,相对论和量子论等两大理论成果产生,三大科学计划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四大科学模型夸克模型、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型模型、地球板块模型等等相继问世。五大标志性技术核能、人造卫星、基因工程开发、PC机、因特网、纳米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海洋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无疑将教育带进一个崭新的21世纪。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迎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着中华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前途和命运。知识经济的兴起,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正越来越突出地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任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新的时代强烈的呼唤着一个教育主题: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类本性和本质力量的最高表现。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是一步人类的创新史,就是一部人类不停顿的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自身,从而不断的获得发展和进步的历史。没有创新精神,民族的生命力就要枯萎,社会就会停止不前,缺乏创新能力,国家就要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所淘汰。尤其是在今天,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以知识的创新及创造性运用为基础的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每一个进入社会,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素质。发展知识经济首要资源是人才和知识。而人的创新性素质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源泉。劳动者素质影响着知识创新的进程,决定着知识经济的质与量。离开了人的创新性素质,知识经济就变成了水无之源,无本之木。因此,造就知识经济必须从创新的源头做起,发掘人的智慧和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性素质。现在的中小学生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面向未来,开展创新教育,为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提供足够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严峻课题。

三、教育创新的发展需要教学改革

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实践创造教育。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小学开展了创造性教育实验。21世纪末,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教育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含,发展为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性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多方面加以进行改革。下面就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的改革谈一些想法:

1、从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注入式教学注重的是掌握知识结论,其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想学生传授、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在机械背诵、反复模仿,和大量的习题操练中。启发式教学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学习的结果,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应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从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传统的应试教学是一个封闭系统,使教学隔绝与社会生活,学生被束缚在课堂之中,围绕着教师、教材、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寻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创新性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表现为要开放心灵,鼓励多方面兴趣爱好,发展个性,引到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不同多种角度认识同一事物,善于从各种结论中作出最佳选择。开放性教学还需要教学空间开放,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为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3、从静态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静态教学的模式是“教师系统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创新教学应是一种一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动态教学。要求教师惊心设计、科学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将引导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与外显的感知活动、语言交流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提高创新操作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做中学,在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中萌生创新欲望,增长创造才干。

4、从孤立教学转变为合作教学。实施合作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转变传统教学的“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建立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足够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展示自己才华志趣的机会。

5、从主智教学转变为完满教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身心素质多方面丰富与升华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整的人的教育,我们所要追求的是让学生获得完满人生的教学,而不是传统教学那种应付考试偏重于智力的教学。创造性教学变主智教学为完满教学,教师心中要有书,更要有人而且要有完整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专注人,关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在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的以充分凸现。

创新教育贵在创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冲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探索教育改革创新之路,为21世纪中华之崛起,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而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铸造民族进步的灵魂贡献力量。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现代科技概论和计算机科学概论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